Blog Logo

理财的意义(投资知识篇一)

写于2022-07-15 11:11 阅读耗时61分钟 阅读量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投资知识:

  • 1.钱是从哪儿来的?
  • 2.哪种投资的回报最高?
  • 3.为什么股市中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一、钱是从哪儿来的?

该节重点:

  • 钱(财富),实际是资源、产品、服务
  • 人类积累财富基本就是造斧子砍树的过程
  • 人类总财富分布情况:土地、房产,股票,存款、现金,黄金
  • 绝大多数财富都是之前创造的
  • 财富增长的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 最早股票诞生于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 目前创造巨大财富的是现代股份制公司,是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时代红利
  • 不管投资什么对象,都要弄清底层资产是什么

那么投资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赚钱。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出现了: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假如流落荒岛……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回答的角度也有很多。比如有的人会很直觉地想,钱是国家发行的、是政府背书的。这当然没错。不过我们可以考虑这么一个场景:

one

现在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装着一百万美元的宝箱。有一天你乘船出海,船走到一半坏了,漂流到了这个小岛上,就像鲁滨逊一样。那么宝箱里的钱对你有用么?肯定是没用的,可能还没有一张渔网或者一棵椰子树更有用。

所以,我们能得出一个很重要的常识:钱这个东西——在这里更准确的定义是「货币」——不管是谁,印出来再多,如果它不能换来我们想要的东西,那它就一文不值。 所以你看,我们想赚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背后的东西——资源、产品和服务

可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大家都在忙着赚钱,那谁在亏钱呢?换句话说,多出来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简单来说,多出来的钱,主要是三个因素造成的:自然资源、劳动和技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如人类从古到今,生活都需要木头。开始的时候,我们砍树特别费劲,但是有些人很聪明,把石头打磨成了石斧,于是大家砍树效率一下提高了。

在这个过程里,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石头),改进了技术(原来没有斧子),把以前一年砍树20棵的水平提高到200棵的水平,多出来的资源又可以用来进一步改善生活。渐渐地,大家的日子都变得更好,于是社会整体的财富也增加了。

当然,这是个简化的例子,真实世界远远比造斧子砍树复杂得多。可如果你稍微回想一下,人类积累财富基本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总结:

1.钱(财富),实际是资源、产品、服务。 2.人类积累财富基本就是造斧子砍树的过程。


袁隆平让我们可以在同样一亩地上种植出更多的庄稼,养活了更多人口,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 电话、微信和各种视频会议系统让人们可以更高效地沟通,催生出了更多的共识和智慧; 抗生素和手术刀让我们可以更加健康地生活,以及延长整个种族的寿命。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我们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施加各种劳动、并且创造了各种新技术而带来的。

这里可以给你一个概念,截止到2020年这个时点,人类社会的总财富大概是300~400万亿美元这个水平。其中超过200万亿美元是土地和房产——没错,这类最最古老和经典的资产类别,占据了人类总财富的2/3左右。

而全球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大概在70~90万亿美元左右,是第二大的资产类别;另外,存款、现金、硬币等等大概是30多万亿美元,而黄金总市值差不多7~9万亿,剩下的还有一些很小的类别,比如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资产。

two

理解了这个「自然资源 + 劳动 + 技术」的逻辑框架,我们就应该对钱、或者说「财富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一个最基础的认知。

总结:

人类总财富分布情况: 50%土地、房产,30%股票,15%存款、现金、硬币,5%黄金、比特币


不过讲了这么多宏观的东西,你可能更关心的是:这一切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得再直白一点,人类社会是拥有这么多财富,但是怎么能让这些财富多往我的兜里跑一些呢?

我们慢慢来说。 首先,我要恭喜你。因为有一个常识我们常常忘掉,就是虽然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在人类漫长的几万年几十万年的历史里,绝大多数财富都是在过去的300年里创造的

一张图直接说明问题:

three

上面这张图,把世界银行从1990年开始的最新数据,以及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所建立的1990年之前的历史估算数据拼接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多的经济增长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财富积累的增长几乎是一条横线。但从1800年之后,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我们来到了财富大跃迁的阶段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种,不管是科学的启蒙,工业革命的诞生,还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从历史的视角来说,我们都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经济腾飞、财富爆炸的时代。「股神」巴菲特曾经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中了卵巢彩票。

这说的是他一切成功的基础,就是生在了20世纪飞速发展的美国。否则,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一辈子只懂得配置资产和挑选好公司股票的老头,放在几百年前甚至原始社会,可能是全世界最没用的人

总结:

1.绝大多数财富都是之前创造的。 2.财富增长的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现代公司与现代资本市场制度的诞生。这也和我们每个投资者息息相关。

熟悉商业史的人们可能知道,现代股份制公司的雏形起源于17世纪的荷兰。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叫香料(比如胡椒大家就很喜欢),所以跨海跨洋的香料贸易和运输就发展得非常红火。

荷兰的航运业一贯发达,加上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著名港口,于是远洋船队相当之多。不过当时它们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单打独斗的小船队很多,之间也要各种恶性竞争。

本来航海的风险就高——资金要求大、海盗也十分猖獗、遇到风暴之类的天气问题更是血本无归——再加上西班牙、葡萄牙的大型船队竞争力也很强,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应该把各个小船队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组织,统一调配各个船队。这样一来,不但能分担经营风险,也可以降低竞争,节省成本。

于是,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了,而且公司决定向公众募资,这样可以筹集到更多的钱,来和强大的西班牙葡萄牙船队竞争,而募资的方式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并且给每个认购的人一张凭证

你肯定已经意识到了,这不就是如今我们买的股票嘛。这就是最早股票的来源

three

有了股票这种东西,股市——也就是股票市场也就呼之欲出了。当时东印度公司有个神奇的规定,就是整个公司要等到十年之后才会给股东们分红——现在听起来的确是非常长期主义的,甚至有点像风险投资。

但肯定有人等不了十年再拿回收益,于是,东印度公司的所有权凭证就开始被大家互相买卖,于是阿姆斯特丹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后面的事情,熟悉欧洲史的人们肯定很了解了。

其他船队怎么可能是东印度公司的对手,很快,这家公司就成为了17世纪的海上霸主。据后人估算,东印度公司巅峰时期的市值将近8000万荷兰盾,约等于今天的8万亿美元。

所以,钱究竟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晰了。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投入智慧和劳动、发展创造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公司为单位而创造的

而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组织结构,加上资本市场制度,使得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到这种创造财富的过程里——当然,在分享利益的同时,每个参与者也都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接受了自己投入的钱被一个大浪打过来就拍没了的可能。

但无论如何,真实地创造财富合理地分享财富踏实地积累财富,是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时代红利。

总价:

1.最早股票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来源于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 2.目前创造巨大财富的是现代股份制公司,是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时代红利。


最后我还想说,懂得这些大道理,其实对我们日常的投资实操也有很大的好处。你在生活中肯定见过这样的例子:听到小道消息就all in(全仓)一只股票,稀里糊涂赔了很多钱;在牛市高点一鼓作气杀进去,到了熊市又惨兮兮割肉清仓;看到别人买房自己也跟着买,结果偏偏自家楼盘几年过去了也没见涨;更不用说时不时能在媒体上看到的理财产品「暴雷」新闻,比如P2P、原油宝等等。

这些事情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太多人把投资理财当成了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而忘记了只要我们在做投资,我们就是把钱扔到一个非常真实的、希望用这笔钱创造更多财富的组织里

比如很多人在买 P2P 的时候,只会盯着收益看,觉得这是一个「投入1万块能返回11000 块」的「理财产品」——但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神奇的机器,把钱扔进去一年之后就能返回10%的回报,而只有真实的、创造财富的公司、人与双手。

所以在投资领域,我们总会强调,一定要去了解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也就是不管某种产品被包装成什么样、名字叫得多么好听、由什么大牌公司出品或者销售,我们都应该去关心钱最终放在哪儿了,它获得回报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满足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常识与公理。

如果牢记这一点,在投资中就已经规避了绝大部分的骗局与风险。

总结:

不管投资什么对象,都要弄清底层资产是什么。


二、哪种投资的回报最高?

该节重点:

  • 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股权和债券
  • 把资源、产品、服务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人,叫债主
  • 把资源、产品、服务通过服务帮助到别人,从中获取一定服务费的,叫中介
  • 把借来的资源、产品、服务为我所用,但需支付利息的人,叫欠款人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 股票是长期表现最好的资产
  • 这里的「最好」,指的是股票作为一个集合,而不是个股;这里的「长期」,很难知道
  • 即使我们持有的不是个股而仅仅是指数,也能够享受到这种红利
  • 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取得股市平均收益

我们做投资,是把钱放到像「公司」这样可以不断创造更多财富的现实组织里。然后,我们通过公司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过程,分得相应的收益。那么,这节我们就来讲讲,在参与财富创造的各种方式里,究竟哪一种的回报最高。

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例子讲起。 1969年,有一家名叫蓝带体育的美国公司遇到了一些麻烦。当时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帮一家叫鬼冢虎(Onitsuka Tiger)的日本公司研发运动鞋,并且做他们北美地区的代理,销售鞋子。公司经过五年的努力发展,终于把年销售额从8000美元提高到了30万美元左右。

one

但对于蓝带体育来说,公司破产就在边缘。因为他们的生意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很高。你想,他们要先用现金给日本公司下订单,然后要等漫长的时间才能等到鞋漂洋过海地寄过来,接下来还要花时间把这批鞋卖出去,才能收回货款。生意做得越大,需要预付的钱就越多,公司的现金流也就越紧张。

当时对于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 Knight)来说,他有两个选择。后来他在自传里也写过,开始的时候,他选择去银行贷款,但是卖鞋这么一个很不牢靠的小生意,银行贷款非常谨慎。

所以,到后面金额大了的时候,贷款就非常困难;另外,当时他还想出售公司30%的股份,大约折合当时的30万美元,甚至为了更好地融资,他还学习在加州北部刚刚兴起的各种高科技和电子公司,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成了蓝带体育科技。

可等了一个月,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认购股份。没办法,后来他们到处东拼西凑了两万美元,才把下一批货款交上。自传里,奈特是这样描述自己当时心情的:「我再一次长舒一口气,之后的日子都要勒紧腰带过了。可下次我又该怎么办呢?再下一次呢?

当然,这家公司没有倒闭,成长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耐克。如果当时真的有人买下公司的30%,哪怕后来经过各种稀释,这30万美元到了2020年,也要变成600多亿美元了。

总结:

耐克的历史,早期名字叫蓝带体育,创始人菲尔·奈特。


在这个小案例里,我们就接触到了参与公司财富分配最常见的两种方式——股和债

对于银行来说,它们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把我们存在那里的钱借给各种公司——这个时候,银行代替我们变成了企业的「债主」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当企业的「债主」,购买企业债券。这样一来,我们自然可以收取一定的利息作为回报,甚至公司如果拒绝还款,我们可以依据法律要求它变卖自己的资产,把债还上。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购买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或者是「拥有者」「主人」。这样公司如果发展壮大,它创造出来的财富就有我们一份。 这就是很多价值投资者常说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购买了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


假设耐克这家公司从来没有上市,而是作为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意而存在着,而我们又是它的股东的话,我们是怎么获得回报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公司每年挣到钱了,可以把一部分利润分给股东,作为回报; 另一种,就是公司如果被卖掉,你的股份肯定也就随之出手了,可以一次性地获得收益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公司本身生意不错,可以挣到钱,所以也会有其他人想要拥有。 所以,股票(公司的所有权)和债券(有时候借给公司,有时候也可以借给政府),就构成了如今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


举例: 1,有人将钱存到银行,银行放款给公司 存款人是债主,公司是欠债人,公司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存款人和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利息。 存款人(债主)-> 银行(中介)-> 公司(欠债人) 银行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的,赚取公司的钱。存款人将钱存入银行,相当于买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债主的债=债券基金)

2.有人找房产中介租房 房产中介是债主,房客是欠债人,房客需每月支付房租,中介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房东每月拿房钱。 房东(债主)-> 房产中介(中介)-> 房客(欠债人) 房产中介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的,既赚房东的钱,也有可能赚房客的钱。

3.有人在保险平台买保险 保险公司是债主,投保人是欠债人,投保人需每年支付保费,保险平台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保险公司每年拿保费作投资。 保险公司(债主)-> 保险平台(中介)-> 投保人(欠债人) 某平台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的,赚取保险公司的钱。

4.有人用公积金贷款买房 银行是债主,买房的人是欠债人,简称:房奴。房奴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银行需要收取一定的利息。 银行(债主)-> 公积金(中介)-> 房奴(欠债人) 公积金就是中间商,但特别良心,公积金中心通过数据平台将公积金业务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直相连接,可以享受5年以下2.75%利率,5年以上3.25%利率福利。


把钱(资源、产品、服务)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人,叫债主,比如上面提到的存款人房东保险公司银行

把钱(资源、产品、服务)通过服务帮助到别人,从中获取一定服务费的,叫中介,比如上面提到的银行房产中介保险平台公积金

把借来的钱(资源、产品、服务)为我所用,但需支付利息的人,叫欠款人,比如上面提到的公司房客投保人房奴

为何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和理解债主中介欠款人,这三个词的概念呢? 想表明的意思是人这辈子最好能成为债主,少成为欠款人,成为欠款人越多,压力相对越大。而中介能够对资本市场理解更深入。

比如:xxx平台给人提供xxx服务,那么该xxx平台一定是中介。比如:支付宝、饿了么、美团... 再比如:我在外地租房,有房贷、有车贷,还买了保险,那么我是几个债主的同一欠款人。我的债主分别是房东、银行、融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

尽管我的压力相对比较大,但租房是生活所需、车子是代步工具、交房贷是刚需房、保险是对家庭责任的表现,是控制风险的保障。它们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都是有益的,对于我来说都缺一不可,但又不可以不要~

再比如:我现在回老家拿房,并且车贷也还完了,10年后保险交完,那么我还剩几个债主呢?还差房贷的话,就只剩一个债主:银行。

总结:

1.我们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股权和债券。 2.把资源、产品、服务借给别人收取利息的人,叫债主。 3.把资源、产品、服务通过服务帮助到别人,从中获取一定服务费的,叫中介。 4.把借来的资源、产品、服务为我所用,但需支付利息的人,叫欠款人。


下面这张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以下简称「西格尔」)统计的关于美国股票、国债、黄金、现金等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图。

six

从图上你可以看到,从1802年到2012年超过二百年的时间里,1美元的购买力只剩下5美分,不用解释你也知道,这个损失来自于通货膨胀。黄金的年化收益只有不到1%,长期来看有很大的波动,但收益不高。

再来看债券。图中的Bills和Bonds分别是指政府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借给政府的钱。200年间,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7%3.6%左右。

最后我们来看股票。股票的长期年化收益率是6.6%,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高,还不够一个涨停板,但200年下来,把1美元的股票变成了70万美元

不只是美国,世界上的很多主流国家,包括我们中国,股票长期的回报都是非常高的。

seven

中国股市成立时间还比较短。以深证综指为例,从1991年4月到2020年10月,近30年的时间,深证综指涨幅为21.49倍,折合年化收益为11.5%,这还没有算上分红。

而如果用代表A股整个市场所有大大小小公司的万得全A指数,从1994年底计算到2020年11月30日,指数从379.34点增长到了5258.66点,折合年增速为10.68% 。

由于中国GDP增长的速度比美国快,股票的年化收益也比美国要高。但与此同时,我们的通货膨胀率也超过了美国。因此我国股票的实际年化收益率约在7%~8%左右

所以,在你搭建整个投资体系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几条「公理」般的理念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股票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我们之后引入的一整套投资和交易方法,也是建立在这种认知之上的。当然,其他的一些理念。


那么,为什么股票——也就是背后代表的上市公司——长期回报会明显比其他资产高这么多呢?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其他资产的长期回报连股票的零头都没有。

这里面有三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首先,当然就是复利的巨大作用了。举个例子,一年增长5%,和一年增长8%,如果累积200年,回报会差多少呢?答案是,一个翻了17000多倍,另一个是484万倍——的确是天壤之别。所以虽然股权资产平均每年回报只比其他资产高一点,但经过时间的力量,差距就被放大了很多。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会天然带来一些经济上的优势。比如有的公司品牌很受欢迎,所以随着通货膨胀,它可以提高自己产品的售价,甚至可以每年提两三次——Louis Vuitton和茅台的例子我们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公司还有规模化带来的优势,比如当你年销售额一个亿的时候,利润可能是1000万;但当你扩张规模、提高效率,可能销售额在两亿的时候,成本仅仅从9000万变成了1亿7千万,这样利润就变成3000万。收入增长1倍,利润却增长2倍,这在商业领域里也叫做「经营杠杆」(Operating Leverage),所以公司的增速是可以比社会整体增速更快的。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和黄金、石油甚至房地产不同,上市公司,尤其是优秀的上市公司,是可以依靠人的智慧、勤奋、勇气「主动地」获取很多价值的。

比如像过去十年崛起的各种中外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创始团队的聪明才智加不懈努力,并借由一个伟大的时代脱颖而出的,而伟大的公司自然回报会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出很多,所以即使我们持有的不是个股而仅仅是指数,也能够享受到这种红利

但像房子或者黄金这种资产,你很难说人们可以通过「发挥才智拼命盖房」或者「努力挖金子」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即使有也是更加缓慢,相对效率更低的。

所以,我们绝对倡导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该买房的时候就买房,来改善生活,但我们投资体系的基石,就是相信股票——或者说好的公司——长期一定会带来超出平均的回报。如果你这两年听过A股市场上很火的一个概念,叫做追捧「核心资产」的话,背后的道理也是类似的。

总结: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股票是长期表现最好的资产。 3.即使我们持有的不是个股而仅仅是指数,也能够享受到这种红利。


说了这么多股票的好话,你可能会有疑惑,这个结论好像有点反常识,不都说股市「七亏二平一赚」吗?如果股票长期收益率真的这么高,那身边的那些老股民怎么都还赔得一塌糊涂?

当我们说「股票是长期表现最好的资产」的时候,其实有两件事值得你注意: 第一,这里的「最好」,指的是股票作为一个集合、一个大类、一个一篮子的打包产品来说的。实际上任何一个个股,都有可能价值毁灭,长期归零; 第二,「长期」表现最好,但是这个「长期」有多久,我们往往很难知道。

比如有个数据很经典。从1926年到2015年,美国一共上市了超过25000家公司,但到2015年末,就只有四五千家左右还活着,超过80%的上市公司都已经销声匿迹了。除了少部分被并购或者主动退市的,绝大部分都因为业绩糟糕导致下市或者破产。这些公司别说为你提供回报了,简直就是实打实的「价值毁灭者」。

另外,也有学者统计过从1957年到1998年超过四十年里标普500指数的变化,反映了每个时代美国最好的500家公司的更迭。

统计结果就是:1957年美国最好的500家上市公司里,在四十年之后,只有74家还存在于指数中。其他的426家公司,一小部分被兼并收购,大部分或者倒闭或者市值衰退极大,已经够不上「前500」的标准了。

换句话说,即使是上市公司,大部分也都是「不太靠谱」的公司。 另外,即使是被称为「牛长熊短」的美国股市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次十年指数完全不涨的情况。 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赶上了越战升级和中东石油危机,国家不合理的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赤字急剧扩大等等一系列原因:从1969年末到1979年末这整整十年时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几乎纹丝不动,十年没有任何增长,算上通货膨胀甚至是亏损的。中间也有几次莫名其妙的大跌。十年对于整个市场当然是白驹过隙,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非常宝贵、无法挽回的时间。

或许可以更准确说投资收益最高的是:核心股票资产,毕竟死掉的上市公司,远多于活下来的,这也是普通人,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取得股市平均收益的机制,更何况,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在1975年,伟大的约翰博格开启的伟大事业历史如此之短,在此之前,普通投资者如何去投资整个股市呢?

更可惜的是,股票市场的这一规律,太不符合大多数人从远古继承下来的人性了,我们差不多都偏好即时享受,慢慢变富和我们的出厂设置完全相反,在远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你见到垃圾食品就要抢,绝不能延迟享受,否则就很可能成为人类远祖先烈了……

哪种投资的回报最高?即使我们持有的不是个股而仅仅是指数,也能够享受到这种红利,或许可以更准确说投资收益最高的是: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取得股市平均收益

总结:

1.股票是长期表现最好的资产,这里的「最好」,指的是股票作为一个集合、一个大类、一个一篮子的打包产品来说的,而不是个股;这里的「长期」表现最好,但长期是多久,很难知道。 2.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取得股市平均收益。


三、为什么股市中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该节重点:

  • 股市中七亏两平一赚
  • 大部分股民、基民都是在市场刚开始上涨时赎回,又在牛市顶峰附近申购
  • 人没有直接感知事物价格的能力,比如股票价格,简称股价
  • 锚定效应、前景理论
  • 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给市场、企业或者股票正确地估价的
  •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市场的估值,难度应该介于给一杯咖啡定价,和给一个复杂案件赔偿定价之间
  • 影响股价的两个因素:公司的内在价值和估值
  • 估值是导致股价在短期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 短期涨跌由资金和大众情绪决定,长期涨跌由公司基本面决定
  • 股市中只有两种人能赚钱,一种跑得快的,一种是熬得住的
  •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在股市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七亏两平一赚」,说的是大部分投资者不是亏钱就是勉强打平,真正赚到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这和你对A股的印象应该也挺相符的。

eight

可为什么股市中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你可能还记得,从2014年6月至2015年底,中国股市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我们以创业板指数为例做了一张图。从图上你可以看到,创业板指数自2014年5月16日的 1226.47点,在一年内涨到了3982.25点,然后又跌到了1797.56点。

那普通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赚到了多少钱? 答案是,大部分投资者不仅没赚到钱,很多还损失惨重

一篇近期很火的论文,研究了2014~2015年的牛市与随后股灾中的财富转移。研究者发现,在2014年牛市初期的上涨中,大部分投资者减少了股票持仓。这也不难理解,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能解套,那肯定是要落袋为安。

可到了牛市顶峰前的那几个月,眼看着市场不断上涨,大量投资者按捺不住,重新入场,买在了高位。接下来,牛市结束,市场转头向下。短短几个月内,人心惶惶,很多人都选择了「割肉」离场。但是很显然,在牛市顶峰附近进场的那些投资者,无论选择卖出还是套住不动,都亏损了很多钱。

上面这些「一顿操作猛如虎」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是多少?数字很惊人,高达2500亿人民币。

nine

不只是股市这样,基金市场也是如此。有人曾经对「基民是怎么把钱亏掉的」做过一个统计:大部分基民都是在市场刚开始上涨时赎回,又在牛市顶峰附近大量申购

也有人对2015年那轮牛市做过复盘。假如把全部基民的操作看成一个大账户,回到这轮牛市初期的2014年6月,如果他申购了基金,然后把账户忘在一边,那到了2015年底,足足可以赚 50%。但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整个周期过去了,基民们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整体还亏了不少。

总结:

1.股市中七亏两平一赚 2.大部分基民都是在市场刚开始上涨时赎回,又在牛市顶峰附近大量申购


类似的统计和分析,可能你在其他地方也看过很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定是相当复杂的。在这里我们想提出一个自己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把这个原因称之为:人没有直接感知事物价格的能力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怪,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现在给你一台笔记本电脑,让你去估算这台电脑的价格,对于非专业人士的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很难直接说出具体售价的。最多,你可能做到的是,想想苹果类似的电脑多少钱、华为戴尔的多少钱,然后给出一个价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显然使用的是「对比」和「借鉴」的逻辑,而不是直接确定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多少

可能笔记本电脑这个东西比较专业,日常生活用品人们能估算准价格吗?比如现在你面前摆着一根铅笔,你能说出它的准确价格么?有的人可能觉得是1块钱,有的人可能觉得是3块钱,还可能有的人觉得是5块钱——这已经是上下400%的差距了。

实际上,在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推荐过的一本书《影响力》和另一本著名畅销书《无价》里面,都讲过类似的道理。

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人对绝对数字的感知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尤其是对一些本身就很难估价的东西。所以人对一个东西价格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无价》里面有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1992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老太太在麦当劳买咖啡的时候不小心把热咖啡洒到了自己身上,结果造成三级烫伤,需要移植一定的皮肤,最终医疗费花了11000美元。老太太当然会要求麦当劳进行赔偿,一开始要价是2万美元,麦当劳驳回了这个价格,还价800美元。

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案件细节。其实这杯咖啡并不是麦当劳的店员洒在这位老太太身上的,甚至不是在店里发生的。而是她和孙子买了咖啡,然后把车停在路边,老太太把咖啡杯夹在两个膝盖之间准备加糖加奶,结果这时候咖啡洒了,造成了烫伤。所以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当时法庭的陪审团一员,你觉得这个案子赔偿多少钱合适呢?

先来揭晓一下答案。这个案子一审判决是麦当劳赔偿286万美元,其中16万是补偿性赔偿,270万是惩罚性赔偿。当然麦当劳提起了上诉,最终两方还是以保密金额和解了,但和解金额必然是远远大于最早的两万美元,据说是60多万美元。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主要归功于老太太的律师里德·摩根(Reed Morgan)。首先,他提出麦当劳有两个很大的错误,出品的咖啡温度比其他餐馆要烫很多,另外就是对顾客受到的伤害非常冷漠,无动于衷。这一下就激起了陪审团的义愤。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天才般的提议,这个案件的赔偿金额应该是麦当劳全球咖啡一两天的全球销售额。而当时麦当劳咖啡一天销售额大概是135万美元。

为什么说这个提议相当天才呢?因为它迅速把一个非常开放性的问题,缩减到了一个具体的框架里: 第一,赔偿应该按照麦当劳的销售额为尺度; 第二,陪审团思考的不是应该赔几万块钱合适,而是赔几天的销售额合适。最终判决的惩罚性补偿是270万美元,正是麦当劳咖啡两天的销售额。作为对比,几年前在加州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子,最终和解的金额是23万美元,但当时是麦当劳的员工把咖啡洒在顾客身上的。

如今,行为金融学里已经有「锚定效应」或者「前景理论」来解释类似的现象了,但不管理论如何,人对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事物,确实是很难确定其准确价格的

总结:

1.人没有直接感知事物价格的能力,比如股票价格。 2.了解下什么是锚定效应、前景理论。


那么这个道理应用在股市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给市场、企业或者股票正确地估价的

股票相当于公司的所有权,我们持有一个公司的股份,它创造出来的财富就有我们的一份。但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持有的股票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它的具体价格应该是多少呢?

比如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有这么一家企业——我们先不说名字——它的产品不错、管理层也比较可靠、品牌受到很多人的认可,当然在行业里遇到很多有力的竞争,而它从 2018年到2020年每个财年的收入是:2656亿、2602亿和2745亿美元;而净利润是595亿、553亿和574亿美元——基本可以说没什么变化吧。你觉得它的股价会怎么变化呢?

实际上,这家公司就是世界最知名的公司,苹果。而在这三年里,苹果股价最低大概是35美元左右,最高摸到过接近140美元,差了好几倍。

当然我知道,2018年的苹果,和2020年的苹果肯定不是同一家公司。三年里很多事情都有变化,有些疑惑已经被解决、有些行业格局看得更加清楚、公司也多了巴菲特这样重量级股东的背书。但是2020年的苹果真得比2018年好四倍么?同样,2020年633港币的腾讯比起两年前250港币的腾讯变化在哪儿呢?

所以,我觉得事情可能是这样的:公平来讲,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市场的估值,难度应该介于给一杯咖啡定价,和给一个复杂案件赔偿定价之间。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里面的空间肯定不是20%、30%的差距,而是上下好几倍的。而上上下下这几倍,就使得有些人能赚到钱,而有些人永远在亏钱

所以很多投资大师都说过这样的话: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不知道我的股票是算贵的还是便宜的,只有在一些很极端的情况下我才知道。这正是因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本来就是相对模糊的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金融市场「边际定价」的特性,在极端的时刻,你看到的价格往往是最不懂这个东西值多少钱的人定出来的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小区有100 套房,那么在二手房市场上,肯定不是时时刻刻都有100套在交易的,可能有10套就很多了。这个小区几个月之前平均价格可能是5万一平米,但这个时候,突然有两套房以6万一平米的价格成交了,你猜小区业主觉得自己的房子值多少钱?一定是6万而不是5万。换句话说,是刚刚交易的这一两套房子的价格,决定了整个小区房子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边际定价」

而股票市场也是一样的。在市场极度狂热的时候,是谁在拼命买入呢? 一定是最不懂一支股票多少钱,觉得用100块钱买价值30块钱东西也没问题的人在给这个资产定价;同样,在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很多人愿意以30块钱的价格卖出其实值100块钱的资产,而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价格,就是这些人决定的。

总结:

1.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给市场、企业或者股票正确地估价的。 2.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市场的估值,难度应该介于给一杯咖啡定价,和给一个复杂案件赔偿定价之间。


讲到这,我们可以把股价(股票价格)总结成一个公式: 股价 = 价值 × 估值

股价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个是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另一个是估值估值是导致股价在短期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你购买的股票价格上涨了,那么这部分上涨,可能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第一个因素是内在价值的提升,这既可能是因为企业经营增值的过程中赚了更多钱,也可能是由于融资、增发等引起内在价值突发的方式,第二个因素就是投资者的预期变好,情绪更加积极了。

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是难以看到的。它隐藏在公司中,隐藏在经济里。企业家和员工一起,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盈利增长而不断努力,一个一个产品地制造,一行一行代码地编写,一个订单一个订单地积累,这些缓慢的进步造成了公司盈利和净资产的增加。

内在价值是客观的,但估值背后的预期和情绪是我们主观的。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样,面对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市场,同样的信息,我们也很难做出正确的估值。与此同时,我们的情绪还会被市场的其它参与者所影响,在贪婪和恐惧中切换,而这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行为。


短期涨跌由资金和大众情绪决定,长期涨跌由公司基本面决定,股市要赚钱需要做长期正确的事,即买好公司长期持有

普通人亏钱的原因:大多数人是这样,对于错过了一个涨停,或者一个牛股乃至于一次牛市,都会痛心疾首拍烂大腿。但对于自己持之以恒的错过整个时代,却恍然不觉甚至还心安理得。

股市中只有两种人能赚钱,一种跑得快的,一种是熬得住的。聪明绝顶的就选择跑得快,笨人就选择熬得住。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给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作序时,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他所说的「知识体系」和「情绪控制」,也就是接下来要讲到的「认知」和「情绪」,是我们给企业和市场估值定价的基础。下篇见~

总结:

1.影响股价的两个因素:公司的内在价值和估值。 2.估值是导致股价在短期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3.短期涨跌由资金和大众情绪决定,长期涨跌由公司基本面决定。 4.股市中只有两种人能赚钱,一种跑得快的,一种是熬得住的。 5.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Headshot of Maxi Ferreira

怀着敬畏之心,做好每一件事。